正确认识失眠症

时间:2009-06-1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失眠是睡眠障碍领域内近百种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是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在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社会节奏加快及竞争加剧的今天,失眠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有33%的人患有失眠,在欧洲 4%~22%的人受到失眠的严重影响,而我国目前失眠症的发病率也高达10%~20% 。

  长期的睡眠不足可以造成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包括注意力、判断力和记忆、及完成日常工作能力的下降等。失眠症的存在还可增加患抑郁症的危险。有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单纯失眠患者与没有失眠或精神疾患的病人相比较,抑郁症的发生率要高出4.5倍,而且在失眠发生的3.5年内有严重抑郁首次发作的危险。严重失眠患者的卫生保健费用也高于无失眠者。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一系列认为缩短睡眠的实验表明,睡眠时间过短是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碳水化合物和内分泌功能可产生有害影响,使免疫力降低;还可导致糖耐量降低,可能是形成有症状性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世界上一些大灾难也是完全或部分由于缺乏睡眠所造成的,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能外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英国塞尔比火车事故等。因此, 治疗失眠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的获得是很重要的。

  失眠症的分类

  失眠症可以是原发性疾病或继发于其他多种原因。失眠症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多梦、早醒,睡眠表浅白天思睡、感到疲乏等。临床上常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性失眠症(持续时间≤3周)和慢性失眠症(持续时间>3周)。

  引起短暂性失眠症的常见因素有:睡眠时间的改变,睡眠环境的改变及噪音、高温、强光等,精神应激和急性躯体疾病等。

  慢性失眠症可由短暂性失眠症转化而来,也可由以下因素所造成:

  (1)慢性躯体疾病:如疼痛、心衰、慢性肺疾病、关节炎、慢性肾衰、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脑炎等等。

  (2)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

  (3)原发性睡眠疾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和不安腿综合征等。

  (4)药物及其他物质:酒精、尼古丁、咖啡因、儿茶酚胺、甲状腺素、β-阻滞剂、口服避孕药等易致失眠。

  (5)昼夜节律紊乱疾患: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睡眠时相前移综合症、时差反应、夜班工作等。

  (6)行为因素:心理生理性失眠、不良的睡眠卫生、作息时间不规则等。在许多情况下,失眠的原因不易找到,按睡眠障碍国际分类则称之为原发性失眠症。

  失眠症的诊断

  失眠症的主观标准为: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白天疲乏、头胀、头昏等症状为睡眠干扰所致;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者)不视为失眠。失眠症的客观标准要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来判断: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6小时半);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分钟)。

  由于失眠症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引起,对此类患者需进行2周的观察和记录。包括就寝、起床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和质量、夜间觉醒情况等主要症状与规律;询问饮酒、含咖啡因饮料及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等。同时还需进行详细的内科系统检查,必要时应做心理分析、精神病转科检查、多导睡眠图等其他客观检查,从而确定失眠症的类型、严重性、持续时间及失眠的原因。

  失眠症的治疗

  治疗失眠首先要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原因,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阻止短暂性失眠进展为慢性失眠。失眠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

  (一) 药物治疗

  催眠药的主要疗效是改善睡眠。因此,催眠药是治疗短暂性失眠症和慢性原发性失眠症的首选药物。对于能够找到原因的继发性失眠症,催眠药可作为辅助疗法。

  为了使药物治疗发挥最高疗效,应注意几个基本原则: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从最小剂量开始、以最小药量达到满意的睡眠;间断给药(2~4次/周); 短期使用(常规用药不超过3~4周);逐渐停药(每天减原量的25%),防止停药后失眠反弹;药物疗法应与良好的睡眠习惯相结合;当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时,应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以确定催眠药是否依然有效、有无副作用的发生。催眠药的选择可根据失眠的类型与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以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应选用短效药;夜间睡眠表浅、易醒者可选用中效药物;夜间睡眠易醒和早醒者应使用长效药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失眠者应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精神异常所致的失眠者应使用抗精神病药。

  理想的催眠药物应具有:迅速诱导入睡,不妨碍自然睡眠结构,白天无残留作用,不影响记忆功能,无成瘾性和宿醉反应等特点。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曾是20世纪初期主要的催眠药物。但由于其治疗安全范围较小、有明显潜在的成瘾作用、呼吸抑制作用及过量致死作用,故20世纪60年代以后巴比妥类逐渐被新的催眠药所替代。司可巴比妥(速可眠)作为最后一个巴比妥类催眠药也已在2000年被淘汰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巴比妥类药物只用于控制癫痫发作。

  2、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从1960年进入临床使用后,因其使用安全、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了巴比妥类在失眠方面的治疗。目前,仍是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主要是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按药物的半衰期的长短此类药物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类。(1)短效类(半衰期<12小时=:如***、咪哒唑仑(速眠安)、去甲羟安定、溴替唑仑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易醒。(2)中效类(半衰期10~20小时):常用的有羟基安定、氯羟安定、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3)长效类(半衰期20~50小时):如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氟基安定、氟硝安定等,对于早醒和惊醒后难以再入睡较有效。苯二氮卓类主要的缺点是精神运动损害、记忆障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产生药物成瘾性及撤药后反跳性失眠,这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最易出现;而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则显效慢、有抑制呼吸作用与白日残留作用(宿醉等),。为避免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目前主张以最小有效剂量、短期间断性使用来达到满意的睡眠。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规定,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催眠使用不宜超过4周。

  3、抗抑郁药

  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药如曲米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可用于治疗继发于抑郁症的失眠。但此类药安全性差,半衰期长、易出现抗胆碱能副作用。近年来发现,无特异性催眠作用的5-羟色胺再摄取阻断剂如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三唑酮等对于睡眠障碍伴发抑郁症者有效,而且副作用小。

  4、褪黑素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具有催眠、镇静、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作用。主要用于睡眠节律障碍,包括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时差反应、到班工作所致睡眠障碍等,对老年性失眠患者效果更好。

  5、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由于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在使用时存在着许多潜在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结构上与苯二氮卓类无关的、新颖的选择性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包括佐匹克隆、唑吡坦及扎来普隆等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安格德番茄红素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并且可以起到预防多种疾病和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提抗能力的作用。所以除了多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通过服用安格的番茄红素来达到一次性补充多种维生素和调节精神的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魔法睡眠调校生物钟
  • 下一篇:梦的保健新解
  • 无相关信息
    健康知识

    健康图文信息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消费新选择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