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癫痫的辅助检查吗

时间:2013-10-20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它是古老的,又是世界性的,据中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可知,人类认识癫痫上下五千年了。生活很美好,健康很重要,一起来分享癫痫知识吧。

(一)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是用脑电图机将脑细胞的自然放电放大数百万倍,用笔描记到纸上所成的图像。癫痫的脑图检查对癫痫诊断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因为大脑异常放电本身就是癫痫发作的一个特征,是最有价值、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对诊断、鉴别、治疗和预后的估计都有重要意义。其他一些辅助诊断方法如头颅CT、MRI等对发现某些引起癫痫的病因,如占位病变等器质性改变有很大价值,但对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者帮助不大。癫痫患者做脑电图时往往在发作间歇期,因此只做一次脑电图对于发作次数稀少、放电部位较深者不易在头皮电极上记录到,若做皮层电极脑电图可记录到更小范围的异常放电。

目前脑电图检查已向基层普及,特别是正在推广使用的第二代五笔脑电图机可很好地进行不同时程的脑电监护,提高了癫痫诊断的阳性率;加以各种诱发试验和特殊电极的应用以及24小时动态或录像脑电监护等,脑电图的阳性率可相当高。常规脑电描记应正规,有效描记应不短于20分钟,有不少病人在描记20分钟快结束时才出现痫样放电,必要时做重复检查。常规描记阴性者做2~3小时延长描记,80%可捕捉到痫样放电,有条件者做动态脑电图或录像脑电图同步监护(V-EEG)。

癫痫在脑电图上的表现主要是痫样放电,脑电图中出现的各种程度的慢波异常不是诊断癫痫的依据,只有在脑电图上捕捉到痫样放电才可确诊癫痫,这是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直接依据。当6平方厘米的皮层神经元超同步化放电,头皮脑电图就可见到棘波。癫痫是临床诊断,痫样放电是电生理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凡是在原来背景电活动的基础上突然发生的高波幅放电都可以考虑为痫样放电,偶尔也可有突然的电活动受抑制的表现。所以部分人没有癫痫病史但在脑电图上描记出这种放电形式则称为痫样放电,只有在描记时出现痫样放电而同时伴有临床发作的才称为癫痫。

1.常见的痫样放电 痫样放电是指在脑电描记过程中突然出现有别于背景的发作性高幅脑电活动,包括棘(多棘)波、尖波、棘(多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高幅失律或其他节律性电活动。

(1)棘波 为突发性的一过性脑电图变化,明显突出于背景,乃痫样放电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是突然发生,从起始到结束持续时间为20—70毫秒,上升相陡于下降相的高幅放电,多为负相,亦可为正相或双相、三相。棘波的出现提示在记录到该波的邻近有刺激性病灶,若在慢波背景上出现的棘波常提示病变来自原发癫痫灶或其附近区域,而在正常背景上出现棘波,波幅常较低,周期长,多由远处病灶传来;双侧同步散在棘波可见于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的间歇期;若在脑电描记中出现棘波逐渐增多现象或形成棘节律,常预示即将出现临床发作。棘波可见于各型癫痫。多棘波为两个以上棘波组成的棘波群。双侧肌阵挛的脑电图常有双额扩散的棘波或多棘慢波;棘节律的频率为20~30次/秒,持续出现的有规律棘波见于癫痫大发作。4~6次/秒正相棘节律多见于青少年,一般在睡眠中出现,有人可在觉醒时出现,多在颞枕区。

(2)尖波 是指一种周期为80~200毫秒的放电,位相也以负相为主,上升相较陡,下降相较缓,频率为4~6次/秒。尖波可见于各型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正相尖节律见于精神运动性癫痫,局灶性尖波提示记录到在该波的电极的附近皮质有致痫灶,但其部位较描记到棘波者要远些,也可以从半球较深部位传来。散在的双侧同步尖波亦可见于大发作或其他发作的间歇期。

(3)棘—慢波 在棘波后面紧接着出现一个慢波称棘波和慢波综合波,棘波的周期小于80毫秒,慢波的周期在200~500毫秒之间,简称棘-慢波。典型3Hz棘—慢波综合节律,多见于失神小发作,而1~2.5Hz棘—慢综合波最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

(4)尖—慢波 是由一个尖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波,尖波周期在80~200毫秒之间,慢波的周期在500~1000毫秒之间,是局限性的,多见于颞叶癫痫。弥漫性尖—慢节律见于顽固性大发作和失神性小发作,提示脑组织深部存在较广泛的癫痫病灶。

(5)多棘—慢波 多棘—慢波是由两个以上的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波,常预示有痉挛发作,是肌阵挛性癫痫最具特征性的发作之一。

(6)多棘波 连续两个以上的棘波称为多棘波,可见于肌阵挛发作和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之前,也可见于局灶性发作。

(7)阵发性或暴发性活动 在平坦活动的背景上突然出现高波幅活动,可合并尖波和伴随抽搐,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广泛性损害的表现,见于婴儿痉挛症。

(8)高度节律失调 为不规则的慢波和波幅可高达200gV的慢活动,混杂的棘波、尖波一般不会形成典型的复合波,不同部位没有恒定的同步性,即阵发性和游走性,临床上见此异常者往往为婴儿痉挛症。

(9)6Hz和14Hz正相棘波 常出现于颞、枕部,见于自主神经失调等,在正常人群中(睡眠及发困时)达20%一50%

(10)小尖棘波 主要位于额颞区,最常见于发困时。

一般说来,全身性(既非局灶性)开始的癫痫发作脑电图上为弥漫性、对称、同步的痫样放电,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间歇期可能有弥漫性尖波、棘波、多棘波及其与慢波的复合波,较重发作之后有一段完全低平相,继之可见慢波,为多型性持续慢波,逐渐变快,波幅持续时间和频率越来越少,逐步恢复发作前的节律。若为局灶性放电则此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可能为继发性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局灶性(部分性)发作在间歇期可以在某些部位看到个别电极处有痫样放电,如复杂部分性发作(颞叶癫痫)可在颞前部或颞额部出现痫样放电。由额叶产生者易发展为全身性,如果成为全身性放电常扩散到对侧,一旦到达对侧中央前凹区则意识丧失,然而放电一般能在早期停止并限制在一定区域;另一方面,不少部分发作可表现持续棘波到长程慢波,有的患者则完全无脑电图变化。如果儿童有部分性发作而且往往在夜间睡眠中发作,甚至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脑电图上在颞中部和(或)中央区有尖波或其复合波,则称儿童良性颞部—中央区放电灶癫痫;若放电在颞前部就不是良性的,其发作往往难以控制。虽然先兆和发作与局限放电的部位一致,但发作进一步发展后常常表现不一致性,可变的脑电表现支持皮质深部损害。发作过后仍旧存在θ波病灶为局限损害可靠的征象。临床失神发作时常同时有持续棘—慢波放电,同时从双侧中额开始,很快在两侧半球扩散,主要为每秒3次棘—慢波,是突然结束继以发作前活动的表现。不典型失神发作则往往为2Hz以下的尖—慢波,可以不规则不对称,发作往往也难以控制;有时起始不那么突然,先出现少数小的θ波或棘波,以额区最常见,特别是儿童,有时在枕区见到,结束也可以是逐渐的,在终止放电前额叶也可有几秒钟θ波或成为短程不规则的棘—慢波。精神运动发作的脑电图常有颞叶癫痫灶,可见局限棘波、尖波、棘—慢波、慢波灶等持续或单独出现。异常脑电图表现为病变侧明显,放电可以从一侧游走到对侧又回到本侧,有时一起始双侧即为对称性;有时起病时脑电平坦,低波幅相持续数秒钟,有时能见到快活动,当头皮到达高波幅,快活动时常扩散成为双侧。在皮层电极上记录到的棘波在相同部位的头皮电极上呈尖波或高幅慢波,其原因是皮层放电在颅壁中传导速度参差不齐使到达头皮电极的同步化程度降低所致,因此对高于背景的发作性节律性电活动亦应重视。在发作期局部背景活动的突然减弱或消失亦是有意义的癫痫脑电改变。

2.脑电图诱发检查

有40%~60%的癫痫可在发作间歇期脑电图中检出,还有50%用常规脑电图不能检出,为了提高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需采用适当的诱发方法。

(1)睡眠诱发检查

该方法为无创性检查,安全、可靠、无副反应,是癫痫诱发试验中较理想的合乎生理的方法,可以增加癫痫阳性发现率。一般来说,复杂部分性发作在睡眠的浅睡期容易出现,因此怀疑复杂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在慢波相,尤其是浅睡期出现异常即可得出癫痫的印象,如果在慢波相不出现异常放电即可停止描记。一些在睡眠中容易发作的癫痫及儿童良性中央回癫痫一旦入睡大都能暴发出大量癫痫波;儿童良性中央区—颞部放电灶癫痫在小睡后亦可很快出现异常放电,多为慢的尖波或尖—慢波。癫痫病人在睡眠中发作性放电的波幅要高得多,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病人特别突出,可诱发出颞叶棘波。睡眠诱发对于失神小发作和婴儿痉挛不敏感,因睡眠时异常波可增多,但随着睡眠时相的加深3Hz的棘—慢波形状有所畸变,不规则而且变慢;婴儿痉挛在清醒时表现为典型高度火律,睡眠时可产生变异。睡眠检查常用于小儿、不合作患者及精神运动发作患者。

(2)睁闭眼试验

主要用于癫痫病人的诱发及观察。节律在睁眼时的对光反应情况。有些癫痫病人在睁眼时可以使后来并不明显的痫样放电变得明显,在睁眼时或闭眼后部分视觉性癫痫、反射性癫痫及部分性癫痫可诱发出癫痫波。有些病人在闭眼的刹那间可以出现高幅放电,为多棘—慢波或尖—慢波,波幅较高,有不少为阵挛性发作患者。

(3)过度换气试验

对各种类型的癫痫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小发作诱发试验阳性率较高。病人安静闭目做深呼吸,作完全呼出肺内空气状,每分钟18~24次,一般做3~5分钟。过度换气可反射性引起脑内小血管收缩,脑灌流量降低,使脑部缺氧缺血;大量的二氧化碳呼出使体液趋于碱性,容易激发神经元放电引起脑电图变化,出现癫痫样发作即停止做深呼吸,以免发生临床发作,它可使原发灶癫痫放电更明显,诱发出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癫痫放电波形,出现暴发性高波幅慢节律。一般在常规描记中进行三分钟左右的过度深呼吸,有些病人在过度深呼吸中或停止后即出现痫样放电。一般儿童易有反应,对小发作效果好,尤其对失神小发作具有良好的诱发作用,能使90%一100%的患者通过过度换气诱发出3Hz/s的棘—慢波癫痫放电波或临床发作。对于大发作可使20%左右的病人诱发出癫痫放电波。局部性发作除局灶性癫痫放电波增强和出现癫痫波外,可使原发病灶更明显,对癫痫灶定位有较大的价值。

(4)药物诱发试验

使用戊四氮及美解眠等药物诱发较好地提高了癫痫脑电图阳性率。戊四氮因副反应大目前已很少用,现多用美解眠。国内有报道对癫痫患者普通脑电图描记未见痫性放电改变的做了美解眠诱发试验,其结果有96%呈现异常反应,而对癔病性痉挛发作患者做了美解眠诱发试验100%呈正常反应。但药物诱发属非生理方法,正常人接受一定剂量即可出现脑电异常,而且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使用此诱发试验要谨慎。

(5)闪光刺激法

主要用于光敏感性癫痫和肌阵挛性癫痫的诱发,在强烈闪光刺激时,正常人仅出现视路及视皮质的兴奋,但光敏感性癫痫患者其兴奋可广泛化,波及视觉分析器以外区域,激发癫痫放电。有时、在闪光消失后出现,亦有在闪光刺激时及其后均出现癫痫波者。但正常人在闪光刺激中也可有少数出现棘波放电或闪光肌阵挛反应,应加以鉴别。

因癫痫为短暂性发作性疾病,故其痫样放电亦为间歇性发放,而脑电图因不能长时间描记(仅20分钟),因而常捕捉不到痫样放电,而动态脑电图(AEEG)可供受检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佩带使用,完成24小时脑电活动记录,故可大大提高痫样放电记录的阳性率,尤其是对夜间发作的患者价值更大。据报道,常规觉醒脑电图记录到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仅为40%左右,睡眠中可达82%,亦有报道睡眠比清醒时仅增加6%~10%,睡眠时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的作用减弱,使丘脑皮质同步化增强,因而痫样放电容易被释放出来。有报道睡眠中的痫样放电以第一、第二睡眠周期为甚,考虑与觉醒向睡眠转化初期痫样放电更容易释放出来有关。另有报道认为睡眠过程中出现睡眠纺锤波的缺如及减弱对于癫痫患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动态脑电图可记录清醒—睡眠-清醒全过程,因此在癫痫的诊断、分型、病灶定位、痫性波定量及其他发作性疾病鉴别方面较常规脑电图优越,动态脑电图对颞叶和额叶底面的致痫灶反应较差而不易检出,需加特殊电极的脑电图检查。设计的一些特殊电极包括:①鼻咽电极:电极经鼻腔插入鼻咽腔顶,用以记录颞叶、额叶底面及颞叶前内侧面的电位;②鼓膜电极:电极通过外耳道靠近鼓膜,电极在颞叶下0.5、0.75厘米,记录颞叶下部的电位,常与鼻咽电极相连构成双极导联;③蝶骨电极:在局部麻醉和无菌操作的条件下,用—根顶端不绝缘的银丝,通过套管针由颧骨弓的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约4~5厘米,拔出套管针而银丝留在组织中,其位置在卵圆孔附近,用X线照片来确认其位置,可留置数日。据报道在常规头皮电极清醒及睡眠记录均正常的癫痫患者中,蝶骨电极可记录到40.5%的异常,复杂部分性发作的异常率可达80%,也可用针灸的三寸毫针做蝶骨电极记录,简便易行,可作为脑电图检查的常规项目。癫痫发作及发作间歇期的头皮电极脑电录像监测(VEEG),采用包括觉醒、睡眠及蝶骨电极的录像脑电监测可弥补常规脑电图的不足,通过监测约有10%的患者尚可捕捉到发作,脑电图阳性率可达80%一90%。

(二)磁带录像技术

所谓磁带录像技术就是指利用磁带录像同时录制病人临床发作、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的技术。这种新的诊断技术把病人在短短数秒至数分钟内的一系列临床变化与脑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癫痫诊断的准确率,适用于普通脑电图检查难以确诊的癫痫病人。

(三)头颅CT、磁共振(MRl)

头颅CT和MRI是一种无痛苦、无危险、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不能直接诊断癫痫,但非常有助于癫痫的病因和解剖诊断。在CT和MRI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脑萎缩、脑肿瘤、脑出血、脑囊肿、脑脓肿、异常钙化、脑梗死等。而MRI具有对少量水分增加敏感、骨伪影少等特点,更能显示癫痫病人可能存在而CT扫描不能发现的脑结构改变,如无痛的神经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灰质异位、皮质结构不良、脑梗死、脑出血后及外伤后脑损伤灶、局灶性脑萎缩和脑穿通畸形等,所以对于难以控制的癫痫持续状态,可以考虑行CT或MRI检查,确定病因,以便使癫痫持续状态得到及时控制,挽救病人生命。对有否颅内损伤、血肿或有否颅内钙化,CT检查有特殊优势,对微小病灶或顽固性部分性发作的病人,需考虑手术者则作MRI检查更为合适。总之,CT或MRI对癫痫病人的脑部结构性方面异常的发现具有很大的价值,对需手术者更为重要。曾有研究结果表明,当癫痫病人的神经系统检查.异常或有明显肿瘤史时,予以急诊头部CT扫描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核医学检查

1.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

为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以放射性核素为示踪剂来发现脑部由于血流灌注异常而引起的局部改变,如局限性供血不足、高浓聚灶及灰质异常。利用同位素标记下脱氧葡萄糖发作正电子断层扫描,可以见到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脑电图上有痫性放电灶的部位有葡萄糖代谢降低。据报道发现除了在发作间歇期看到有致痫灶的血流灌注降低区外,还看到在发作时病灶区血流灌注增加的现象,因此SPECT可以提高癫痫患者的病灶定位率,并能了解癫痫灶的脑血流情况。国外报道癫痫发作期行SPECT检查,特别是发作当时或发作刚结束时注射同位素,对于癫痫源区的定位有100%的准确性。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也为脑功能性定位方法,是通过脑组织对同位素摄取的不同来测定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代谢率,应注意的是,无论PET还是SPECT所显示的异常区通常远远超过癫痫源区的范围。

(五)脑磁图(MEG)

脑磁图较脑电图更能准确定位,头皮脑电图只能反映头表面的电现象,而MEG可以反映大脑深部电向量的位置和方向,而这一向量是由无数的电向量综合而成,不仅能显示一个病灶,而且能显示多个病灶,且不受伪差的影响。脑电周围存在着电磁场,脑磁图就是对这种生物电磁场加以测定和描记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讲,磁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故通过测定磁信号可提高对癫痫样活动的定位能力。但MEG对脑沟内病变的敏感性较差,需要结合脑电图进行判断。

(六)脑电地形图(BEAM)

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脑波成像技术,比脑电图更直观、敏感和量化,但不能识别波形、位相和伪差,只能进行频率和波幅的分析,所以分析时必须结合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仅作为脑电图分析的一种补充。脑电地形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主要是癫痫发作间期背景活动可协助癫痫病灶定位,其病灶发生频率较脑电图高。癫痫灶的脑电背景活动增强或仅有β频率活动增强,也有癫痫灶全频域脑电活动增强,尤以快活动(β活动)增强为著。复杂部分发作可有病侧半球背景活动慢波功率增强,快波功率减弱。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及睡眠诱发可使病灶显示更明显,出现率更高。由于目前的脑电地形图仪还不具备发作波形识别功能,又不能做长时间的分析,因此对阵发性痫样放电的定位诊断受到限制。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于癫痫该如何进行判断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这将对于癫痫的预防和治疗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及时的经行癫痫的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癫痫患者为什么要做脑CT
  • 下一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
  • 无相关信息
    健康知识

    健康图文信息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消费新选择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