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面向东立,消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身不必用力,使“气”贯于两手。边作默念数字。练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熟练后连贯练习。各式锻炼方法如下。
第1式:两脚分开,距离同肩宽;两眼向前看,两肘稍曲,掌心向下;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
第2式:两手放在大腿前面,握拳,拇指伸直,两拇指端相对;每默数一字,拇指向上一翘,四指一紧,一翘一紧,共默数49次。
第3式:两手拇指先屈于掌内,然后四指握拳;两臂垂于体侧,拳孔向前;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4式:两臂从下向前缓缓举起,高与肩平,两肘稍曲,拳心向对(1尺左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默数49次。
第5式:两臂缓缓向上举,拳心相对,两臂稍屈:两臂不可紧靠头部,上举时两脚跟提起;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两脚跟一起一落,默数49次。
第6式:两臂左右平举,屈肘,两拳对两耳(距离1寸),虎口对两肩;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7式:两臂左右侧平举,高与肩平,虎口向上,两肩至向后仰,胸部略向前,两臂上举同时脚趾离地,脚掌着地;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8式: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肘不屈,两拳距离5-6寸,虎口向上;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9式:两臂左右分开,屈肘至胸部,然后翻两拳向外至鼻前,两拳距离约2寸,拳心向外;每默数一字,交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0式:两上臂左右平举,两前臂向上直坚,虎口对两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1式:两臂落下,两拳翻转至脐下两旁,两拇指离脐1-2分;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2式:两手松开,两臂下垂,然后两臂平举,手心向上,脚跟同时提起,脚跟落下时,两手还原,重复3次。
[临床应用]
易筋经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可显著地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易筋经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可普遍地适用于各年龄层的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者慎用内功练法,特别是其中的“卧虎扑食势”,运动量及难度都较大,心脏病及哮喘发作期忌用。上述患者采用外功练法时,亦宜减少每式操作次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按语]
本功法注重动静结合,一方面是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姿势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气生神,内养脏腑气,外壮筋骨皮肉。
易筋经内功是近人据易筋经十二势而改编的,因其有显著的强身壮力之效,故现代普遍地采用并作为推拿医生的基本功训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