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将军—张学良的养生之道

时间:2009-06-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世纪传奇老人张学良,一生的经历可以说是奇幻又非凡。不到而立之年,因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而不得已接替父亲职位,执掌东北军政大权,统治3000万人民,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埃德加·斯诺语);后又归顺中央,成为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深得蒋的信赖;“九·一八”事变后,又成为万夫所指的“民族罪人”,实际上是“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他游历世界各国,见过希特勒、墨索里尼,一度崇尚“国家主义” ——简言之就是中国的法西斯主义;后又因对蒋介石的内战方针不满,开始接近***人,同红军合作,思想上赞同中国***的主张,成为一名爱国将领;1936年年底,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其重大意义历史学家已有公论;然而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却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国民党从大陆溃败后,又险些被蒋介石泄愤处死……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沧桑变化,不但没有使张学良“看破红尘”,厌世遁出,反而让他提前进入“散淡”境界,把囚禁生活当做修身养性的人生大课堂。在被软禁期间,张学良把自己的生活设计得十分充实:研究明史,钻研《圣经》,养鸡养鸭,徜徉林泉;在贵州时,还帮当地贫苦乡民操办婚事;在湘西,同流亡的东北大学生们共同联欢……等等。

  从张学良身上体现出适时而变的禀赋来看,根本看不出这位将军曾经是一位著名的享乐主义者。

  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过毒,靠着坚强的毅力戒掉了毒瘾。

  张学良也曾经历过歌舞升平的富贵温柔生活,不论在天津、北平,“少帅”的风流韵事也曾是报章追逐报道的“花边”。

  从这一点看,他的一生也是繁复多变的,“烈火烹油、鲜花鼎盛”的繁华场面也经历过,“铁窗孤月,寂寞流水”的晦暗境遇也饱尝过。然而张学良能从人生变化无常中超脱出来,并且能超越忧郁,使人生境界臻于完美,终于迎来祥和、平静、充实的晚年。

  综观张学良的大半生,他以自己的顺时应变的精神书写了一部奇特的养生经历,并修成善果,可谓“囚禁中修炼成的全福老人”。

  张学良享年101岁,他的长寿之谜也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有人称之为“张学良现象”,也就是逆境人生中却能实现长寿的现象,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见的。

  有一次,张学良被问到养生之道时,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养生之道,只是会吃能睡。平时都从晚上10时一直睡到转天上午11时,中午再睡2个钟头。再加上不愁吃,不愁穿,心情保持开怀。”

  话虽听上去极端,却也道出了这位36岁起就开始过囚禁生活的少帅之所以能颐养天年的某些。按照张学良所说的睡眠时间来计算,他每天睡眠的时间竟达15个小时,这样的睡眠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偏长的。睡眠偏长或偏短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但据卫士回忆,张学良很多时候都是处在卧床静养状态,也就是做“呼吸气功”。在卧床同时回忆平生经历,在静思中重新体味过去的戎马生涯和酸甜苦辣,保持了思维的活跃和大脑的灵敏,这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在晚年时,他口述历史,情节次序有条不紊,细节也鲜明生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学良囚禁时的大脑体操。

  蒋介石囚禁张学良,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扼杀了少帅的满腔抱负,张学良不得不被迫过起了赋闲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张学良将军被禁,也免去了鞍马劳顿的军旅生活,更无法思虑政治上的得失,反而成就了他提前“退休”养生的条件。为了防止和外界接触,蒋介石一直把张学良软禁在山里,从奉化雪窦寺到贵州的青山绿水,都是一些风景幽美之处。客观上张学良有了清净的生活环境,而清净是养生的首要条件。

  一旦越过了心理上的槛,眼前的就是悠闲的生活。张学良对此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生活态度,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未尝不值得庆幸。所以晚年张学良说他“不愁吃,不愁穿”,虽然言语中滋味很苦涩,虽然他本意上不愿意以这样的生活换取长寿,但这种生活对养生是大有益处的。


以文化陶冶调理气血

  ● 钓鱼是眼、手、脑和静、意、动的结合,意守水面,形静实动,其实在练气功(静功)。

  张学良的娱乐养生法很多,他以钓鱼养生、写作养生和花卉养生来消遣自乐,使本来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电影《西安事变》一开始,就有一个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在特务监视下在湖边默默垂钓的镜头。可以说,垂钓生活,贯穿了张学良将军的大半生。

  张学良被软禁在湖南凤凰山时,有一大乐趣,就是钓鱼消遣。他经常漫步到山脚河边垂钓,有时没钓到鱼,也得买一条鱼挂在钩上。有一次他去钓鱼一无所获,就买了一条4斤多重的鳜鱼挂在自己的钓钩上,放在河里观赏。刚开始,他的钓鱼技术不好,就专门向同在河边钓鱼的老翁请教,拜他为师。

  钓鱼可以松弛紧张的情绪。钓鱼时,人的眼、神专注于水面浮鼓的动静,意识完全沉浸在水面上鱼漂的一抖一动的安静意境中,大脑皮层只有一小部分在兴奋和活动,大部分脑细胞得到了休息,所以钓鱼就起到了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健身作用。尤其当“鱼漂送起,竿弯满月”时,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钓出水面,必然会产生兴奋感,不良心境和疲劳烟消云散。所以,钓鱼能解乏、清肺、养性、顺气、增加食欲。

  李时珍认为,钓鱼活动本身能培育人阴柔的性情,能解除“心脾燥热”,在安静的状态下,心跳脉搏最正常,血压也最稳定。钓鱼是眼、手、脑和静、意、动的结合,意守水面,形静实动,其实是在练气功(静功)。这对神经衰弱、高血压都有很好的疗效。

  古人还将垂钓发展成人生的存在方式和自身的生命状态,以致泛化出了禅意,就是说在流失的岁月中参悟了人生的玄机。张学良在特务“监护”下的垂钓中想到了古代的端静禅师,禅师自称“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表示自身五大皆空,心无挂碍。张学良就是这样逐渐超脱了烦恼。

  张学良此时爱哼唱《空城计》中的“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此时的境遇对他来说,等于是提前进入“散淡”境界。

  既然散淡了,那么就索性移情山水,以词赋自遣。张学良前半生为一武夫,很少舞文弄墨,可是他自有一种天分,能够通过短时间内攻读文学作品而成为一名诗赋家。很少有人知道张学良堪称文学功底深厚、精于诗词的爱国诗人。

  抗战期间,张学良不能报效祖国,就常常和赵四小姐谈论、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秋瑾的《宝刀歌》。他说:“(这些诗歌)读起来多么激动人心呀!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有一点压力就卑躬屈膝,别说气节,就连做人的最起码的尊严也都丧失殆尽,这是最没有出息的,即使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看还是文天祥说得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到赵四小姐的夸赞,张学良叹了口气,感慨万端地说:“这也许是与我的处境有关,读古代和近代的好的诗词,常常使我产生共鸣,给我以生存和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张学良非常清楚吟诗作赋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而且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养生法。写诗(写作)是一种交流,交流是人活在社会上的一种需要。张学良被禁,身边可交流的人极少,要把思想表达出来,写作就是一个手段。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精神宣泄。

  张学良年轻时爱打网球,马术也十分精湛,除了写诗,张学良还研究明史,写阅读札记,翻译英文小说,研究《周易》,写得一手好书法。

  晚年,承受不了剧烈运动了,他就开始养花。他在自己的庭院里养了很多的花,并爱养兰花,特别喜欢养君子兰。

  君子兰在植物分类学上为石蒜科,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非洲南部的山地森林中,从发现至今只有160多年的历史,1870年前后由欧洲传到日本,20世纪初传到中国。君子兰也叫达牡丹,它叶阔,花形团聚,姿态端方,四季常青,翠绿喜人。花、果、叶均妙不可言,四季观叶,一季观花,三季观果,是它有别于其他花卉之处。君子兰生命力极强,适应性广泛,不论南北方都能养活,此花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治疗多种疾病和人体保健方面多有疗效。这就难怪张学良对此花格外喜爱了。

  对于养兰花,他认为“是一种享受,譬如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 下一篇: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生活养生法
  • 无相关信息
    健康知识

    健康图文信息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消费新选择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